即心即物——秦思琪个人作品展,睿品画廊, M50 Art Space,上海
“人体美学”身体是灵魂的载体,我的摄影作品受Robert Mapplethorpe和Georgia Okeeffe 的影响,探索身体与灵魂的关系。通过镜头捕捉灵魂的挣扎与身体的自我表达,去展现身体作为灵魂容器的复杂性。在光影交错中,呈现出身体与灵魂的对话、冲突与和解,揭示个人情感,欲望,挣扎和内心的深层次探索。
在当代图像生产逐步从具身经验转为去物理化、去在场化的算法机制之际,影像不再必然依赖“拍摄”这一行为本身——影像由此脱离了与身体的物理缠绕,也松动了长期以来依附于经验、观看与触觉之上的感知逻辑。而本次展出的《一二一》是一次反向的回望。我回到自身的双胞胎身份,在共生与个体、统一与分离的张力中凝视由血缘缝合的一种亲密——缓慢消解却又持续融合的关系流动。影像逐步脱离身体,而本次作品回到身体作为叙述与感知的原点。
透视或世界观:山水作为方法论 —— 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,张江科学会堂,上海
热衷于社会介入式创作,作品以影像、装置、摄影为主,近期关注个体情感记忆与集体记忆的联结。此作品以福柯的《疯癫与文明》为文本基础,从患有精神疾病的舅舅视角出发,重现了他成长的记忆碎片,并再造了他的梦境。通过舅舅的梦呓映射公共空间与被异化的边缘个体间的联系,影像中除主人公的梦境与记忆外,穿插真实医学影像记录与愚人船等意象,从混乱的非理性的第一视角反思“理性”以及理性主导下的宏大叙事。
城市山水——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,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,上海
ART ShenZhen2017“素墨卧游——中国当代山水画展”,深圳会展中心,深圳
为中国画(第二回)——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展,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,北京
“—方”,犹“斗”,意在“远方”。“—方〞,是自我内心观照的缩影,是游走的安放处,又是心到幽处的诗性寄语。“一方”天地,也是自我与真实的生活的一种平衡,在心理或情感上与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而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会让我有—种存在的真实感。心之所念,—方天地,见自我本心。
山石思古,它带有大山的基因记忆,在山水中跌宕,于遍野中寻觅,历经岁月得见生命姿态与独立精神。
野草平凡,却生的恣意,活的倔强。生而繁杂,却又各安其所,自得其乐。层层黄绿,岁岁枯荣,得见本心。
水色清幽,照见天地本色。疏影斑驳,若即若离,尽显微妙姿态。它有着时空的变幻,天和地的交融。
2021年毕业于意大利威尼斯国立美术学院设计与应用艺术系-艺术新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
Project Cactus 3.0,后弗拉芒艺术空间,热巴黎移植仙人掌,树画廊,巴黎,法国
毒绿——2021-2022年度艺术家展览,威尼斯贝维拉夸拉玛萨基金会,圣马可广场画廊,威尼斯,意大利
我们将怎么样共同生活?——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,Artefici del Nostro tempo 2021威尼斯馆,威尼斯,意大利
全景,第8届互动媒体创新国际研讨会#20.ART第8届平衡-不平衡 ,瓦伦西亚理工大学,瓦伦西亚,西班牙
我的创作实践追求隐喻与矛盾的叙事,模糊了概念、图像与物质之间的界限。我的作品探索时间的困境、人类身份与自然的关系、日常生活的矛盾以及死亡的必然性,表达了对事物脆弱性与终结性的痴迷。我倾向于拆解日常物与社会符号,通过空间中的重组与偏移,建立一个关于秩序与失序、存在与虚无的诗性系统。这些作品彼此关联,构成一个开放且未完成的结构,让观众在熟悉与陌生、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游走。
与此同时,我在视觉诗的创作中,将语言解构为图像与声音的残响,探索文字在信息过载时代的失语与噪声状态。我倾向于让语言的边界崩塌,使词语成为呼吸、节奏与裂缝的空间,保留它们在重复与残缺中的情绪暗流。
这些视觉诗与装置作品共同构成我的艺术系统,回应当代社会中个体面对时间、孤独、爱与死亡的矛盾体验。我希望观众在阅读与观看中,感受到那些在信息缝隙中仍未消失的诗意与脆弱。
艺术确证——第四届idea青年艺术家群展,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,成都
我始终在观察技术系统与生命经验之间微妙的啮合关系。本次参展的两件作品像两个不同角度的切片:《THE END》在冰冷的数据流里寻找面对死亡的实感,而《M6310》则在管理系统中暴露个体消失的褶皱。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对人如何存在于技术框架的持续追问——当算法能计算死亡频率、能解构身份特征时,我们是不是还能保留某种不可被量化的生命质地?
技术越是试图定义和规训,属于人的那部分存在就越会从整齐的网格中渗透出来。就像雨水既沿着排水管流动,也会在砖缝间积蓄成意外的水洼。
2023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Fine Art专业 获硕士学位
现实与理想——中法艺术作品展,Francis Barlier 画廊,巴黎,法国
我于2019年去到冷战太空竞赛的腹地——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基地实地拍摄取景所制作的实验短片。我在记录下当地的人文、军事和地缘景观后,于加加林启程点附近与俄罗斯驻军不期而遇。俄军主动参与了这部短片的剪辑。在影片中出镜的那些曾代表人类科技巅峰的飞行器或弃于荒原,或毁于如今的地理政治学冲突。作品借助化学试剂营造的星系和模型道具和我本人的徒步奔袭,更深层次探讨了人类在后冷战时代的境遇与选择,且跟着时间的推移,正在慢慢印证我的远见与对时代的洞察力。
向达·芬奇提案——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,张江科学会堂,上海
“历史” “记忆” “幻想”,这些概念或者说意象是我创作一直以来围绕的主题,我用来编织作品的影像质料通常是在旅行中偶遇的现实碎片,对现实解符码,在蒙太奇关系里再符码,我通过这一种方式揭示被隐匿的历史或集体的失忆,而所有这些精神内在的断裂,以幻想的姿态被体现出来。《岛》这件作品创作的那一段时间我关注于“地方”感的缺失,近期我的创作则转向了对精神疾病治疗系统中权力解构的剖析。
Copyright ©2017-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